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产城创投/园区梦工场
全国热线:400-002-1668
园区小助手:13380884233
邮箱:ciipa@ciipa.net
传真:0760-88261703


                顾问连线​

微信公众号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产城创投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玩转园区


产城城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公众号
园区梦工场

<
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文章中心>地方专题>早日“上车找到座位”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早日“上车找到座位”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29 点击数:2513

4月25日至26日,肇庆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举行,立足当前肇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平台、发展环境、发展动能,大家纷纷畅所欲言,为未来肇庆如何认真谋划打好“湾区牌”,早日“上车找到座位”,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出谋划策。

怀集县委书记黎晓华:

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怀集县委书记黎晓华表示,规划中提到,要高水平打造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意味着从国家的层面为怀集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作出了规划定位,为怀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怀集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担当,围绕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目标,为肇庆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作出怀集担当和贡献。

黎晓华表示,未来,怀集主要是做到“五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主角的意思,积极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要以全新的湾区思维,科学谋划,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坚持干字当头,在参与大湾区建设中彰显怀集特有的精气神。二是要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湾区所需的绿色农副产品,全力推动食品产业集聚发展。下一步,怀集将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抓手,全力做大做强粮食、蔬菜、水果、禽畜、茶叶南药等富民兴村产业;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为载体,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以坚决守住农副产品安全为底线,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还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参与怀集的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三是坚持发挥地缘优势,大力构建外联内通综合性交通网络,努力实现与湾区城市的无缝对接。发挥怀集作为大湾区连接大西南重要门户节点的地缘优势,构建以“三高一铁”为核心的综合性交通网络,以县城为中心,完善内部交通运输路网,提升县城与乡镇之间快速通达能力。四是坚持全面科学谋划,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打造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过程中,开好局起好步。抓紧编制集散基地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园规划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强化要素支撑。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优化政务服务,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大事来抓实抓好,全面对标湾区城市先进做法,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优化政务服务,努力营造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肇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哲:

全面革新观念和思路为全市加快发展作贡献

肇庆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哲表示,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牛犊”精神提出了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积极推动肇庆加快发展。

王哲表示,高新区作为两大工程的主战场,也正在以“牛犊”精神多方筹谋落实,并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落实两大工程。一是落实工业发展“366”工程的部署,打造大湾区“车谷”。二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部署,建设大湾区协同创新基地。同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善当“乙方”。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核心是要引进企业,解决肇庆实体企业少、创新能力弱等发展中的问题要害。而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企业,最根本的要靠提升营商环境。因此,要从“甲方”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以“乙方”的立场为作为“甲方”的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接下来,高新区将牢固树立和坚决践行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着力打造大湾区营商环境高地。

为此,王哲告诉记者,高新区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释放发展活力。同时还会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以全市“数字政府”改革试点为机遇,切实抓好有关工作,目前已经建成了办公室、党群、纪工委三个部门协同督查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智慧督查系统,正在建设打通各部门数据的大数据平台和管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平台,准备启动建设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全区通办系统、解决城市和社会管理问题的全要素智能网格系统,力争以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并强化各类政策创新,制定出台关于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各类服务性机构进驻高新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制定出台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发展的政策,争取国内和香港知名高校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搭建载体。制定出台关于旧厂房、旧城镇改造操作细则,有效推进“工改工”“工改商”“工改住”及旧城镇改造项目实施,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加快中荷智慧港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此外,还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域各地协同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共同打造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高地。

肇庆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钟伟军:

加快建设肇庆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

肇庆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钟伟军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选好路径,科学谋划。

钟伟军认为,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市场主导。注重谋划规划体系的对接、融合,着力打造“产业规划先行,空间规划跟进,专项规划实施”的规划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形成科学、可行的蓝图。规划中要着力增加规划决策中市场主体的权重,让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参与我们的规划决策,从根本上实现产城融合,从而使城市运营和管理更接近市场和更有效率。

二是做到“长短结合,立足长远”。在战略层面,既要设立短期目标,又要站位高远,着眼未来,谋划好长期目标。以新区为例,短期内,新区通过引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短期内新区经济总量不足的短板,助推新区加快发展;长远则立足新区的特点和优势,重点谋划构建消费升级型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产业、高端现代健康产业及高端教育产业。

三是突破区域壁垒,强化资源集约。肇庆底子薄、起点低,发展不平衡,要整体搭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快车,必须围绕全面参与湾区战略的总纲领,集中力量办大事,破除各县(市、区)之间的边界意识,着力构建“一核三极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机会,按功能分区整合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建立错位发展补偿的保障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钟伟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了肇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为此,全市上下必须端正态度,形成共识,从思想和行动共做到凝神聚力、心齐实干,应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强化执行力,加强谋划、操作、管理等能力建设。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闻鸡起舞、昼夜兼程,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全力争取发展机遇,推动肇庆的高质量发展;敢于打破思想的条条框框,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敢作敢为敢担当、真抓真干真落实,不打折扣、不讨价还价,全力以赴抓好任务落实;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谋划出一条绿色崛起的追赶之路,增强能干事、干得成事的能力和本领,不断让规划落地、让产业落地,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把肇庆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按照湾区水平、湾区标准的要求不断提升干部专业管理能力,不断巩固肇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把肇庆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特色鲜明的节点城市。

肇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汉华:

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肇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汉华表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契机,肇庆市科技部门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湾区意识,以更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核心目标,全力以赴抓好“三件大事”,为肇庆当好大湾区主角作出科技贡献。

陈汉华表示,首先是培育主体,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要加快高校建设,加速推动在建、拟建4所本科院校建设,并力争在大湾区高校集聚的核心地区引进更多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落户,以解决人才、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要牢抓高企培育,并加大力度建设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包括力争省实验室布局之前,对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等,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打造载体,科学规划建设“西江创新产业走廊”。主要按照“一廊联动、二核驱动、多节点支撑”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将西江沿线的高新区、新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谋划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产业平台节点,构建区域创新格局。包括: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高起点创建省级高新区,积极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俄)科技创新港,创建大湾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加速推进端州七星科技小镇(含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节点,积极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的借位发展模式,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最后是营造生态,多措并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要全面贯彻实施省科技创新政策新“12条”,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并在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补足短板,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江日报

0